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商务 宣发|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商业航天风起》,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商业航天的下一步,正在朝哪里迈出?


在垣信卫星和中国星网“放量”的预期之下,行业目前对可回收火箭的期待变得从未如此之强过。

此前,中国商业航天火箭公司固然处在起步阶段,可回收火箭技术有待成熟,但另一方面,火箭公司长期“吃不饱”,没有充足的订单刺激,火箭批量化长期缺乏动力,可回收因而根基不牢。

但无论如何,可回收火箭是降本增效的主要路径,这已成为当前全球航天产业的共识。当前,主流火箭基本是两级构型,即第一级为助推器,第二级将有效载荷送入目标轨道,可回收复用的一般是第一级。以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为例,它使用了垂直起降的回收技术,其第一级助推器最多已经飞行了25次,也就是说相关成本已摊薄至二十五分之一。

2024年,中国有三款火箭进行了垂直起降回收验证(VTVL)。这项被称为“蚱蜢跳”的试验是火箭回收的关键试验步骤,它们分别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龙行二号”、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朱雀三号”、深蓝航天的“星云一号”,结果有成有败。

比如在2024年9月22日深蓝航天进行的“星云一号”火箭一子级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最后着陆阶段发生异常。但深蓝航天表示,这次飞行试验11项任务有10项完成。

行业内对火箭载荷价格的期待,是对标SpaceX当前最稳定、最廉价的猎鹰9号——据SpaceX官网,2024年猎鹰9号单箭发射报价是6975万美元,以发射近地轨道22.8吨卫星载荷计算,按当前汇率,折合近地轨道载荷每千克约2.3万元人民币。

深蓝航天的董事长霍亮表示,随着“星云一号”火箭的发射回收,深蓝航天预计将每千克发射成本降低到3万元以下,他说,“现在市场报价基本上还是七八万元的量级,一旦成功,售价‘腰斩’,对市场还是有一定冲击力的”。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黄晏浩,文章除了详细介绍了中国商业航天的拐点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当下可回收火箭的进展与阻碍,还分析了目前火热的太空旅游概念的可能性,以及在资本市场上投资方的退出路径与前景等等。


《特朗普式和平》

俄乌冲突爆发已经三年,战场局势依然僵持不下,国际社会呼吁和谈的声音愈发强烈。然而,特朗普再次上台,却为这场冲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2月12日,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直接通话,宣布美国将派出磋商团队与俄罗斯展开停战谈判,这个举动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与欧洲共同坚持的“没有乌克兰就没有涉乌克兰危机谈判”的基本立场,并且完全放弃了与欧洲进行协同。

为了应对突然变化的美国立场,从2月17日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召集了两次欧洲领导人紧急会议,但截至目前,对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欧洲所给出的回应仍然更多是分歧和混乱。乌克兰多次表示,欧洲应该尽快推选出一位能够代表欧洲进行谈判的人。但短期来看,欧洲的疲软和乌克兰的弱势都难以看到改变希望,而美俄“和解”能走多远,可能将成为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

特朗普的“和平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几乎每一条声明都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后就被修正或“澄清”。特朗普选举前所宣布的“24小时内解决冲突”已经确定落空,他又改口将“一年内解决冲突”,但具体内容和方案却模糊不清。急速转向的特朗普政府,已经成为俄乌冲突舞台上的绝对主角,而这场曾被认为将改写战后国际秩序的局部战争,现在又成了新世界格局的一面镜子。更多内容请看《特朗普式和平》。


《港股想象》

最近,“港股有望重启大牛市”“中国资产重估年”的声音不绝于耳。

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R1横空出世,让中国的AI发展重归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还推动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从年初以来累计升幅超过31%,突破2024年高位,跑赢全球主要指数。

此前,AI被认为是拉大中美科技股估值差距的核心力量。DeepSeek是总部位于杭州的私募机构幻方量化旗下的大模型公司,用极低GPU训练成本加高超算法,展现了和OpenAI最先进模型一较高下的能力。

有投资人士表示,“很多投资者未必真正了解DeepSeek的技术,但不妨碍他们陆续入市,因为DeepSeek的出现扭转了整个投资的叙事逻辑,为市场带来了信心,而信心比黄金珍贵。”

有业内人士将DeepSeek的出现比作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并且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全球认可,中国企业估值折价将消失。但也有审慎的投资者指出,DeepSeek的出现虽是上涨催化剂,但港股后续要出现“大级别”行情,仍然需要更多利好,比如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表”、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等。

谁是这轮港股升浪的主力?“长钱”何时入场?DeepSeek能否给整个中国股市带来正面效应,并且吸引全球长期资本回流?更多内容请看《港股想象》。


《创造〈哪吒2〉》

2月18日19时,一项新世界纪录被打破了,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过123亿元收入,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这还不是终点,截至2月21日19时,《哪吒2》累计票房128亿元,排在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八名。这张榜单在《哪吒2》冲入之前,前十名长期被清一色的好莱坞大片垄断。

中国动画电影崛起已经接近十年,这验证出市场资源禀赋的问题并非不可突破。《哪吒2》的大部分内容由制片人刘文章和导演饺子创办的可可豆动画自主完成,特效场次的“零部件”则分包给多家公司,可可豆以文档形式提出制作要求,外包公司按期交付并按反馈修改。在这个模式下,可可豆相当于汽车总装厂,按定好的标准采购零件再组装。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以三维动画为主,制作能力接轨国际水平,但高品质内容产能不足。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体系还不够完善,但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难度大、主创人才稀缺,短期内快速扩大产能并不现实,仍然需要“耐心资本”长期扶持,才能搭建起类似美国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的成熟工业模式。

光线传媒是《哪吒2》的主要投资方和发行方,而彩条屋是光线传媒旗下的动画厂牌,负责该片的制作和资源整合。彩条屋借鉴了迪士尼的运作方法,也就是由发行公司提供资源、制作公司专注创作的稳固关系。比如,《哪吒2》制作主体是可可豆,主要靠市场表现来获取收益和激励;而彩条屋对投资金额和比例、制作周期、剧本、形象等掌握发言权甚至决定权,而光线传媒的发行能力则在下游支撑票房。

全球票房最高动画电影出自中国,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更多内容请看《创造〈哪吒2〉》 。


《企业年金如何做大》

作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已经走过20年,但发展面临瓶颈。截至2023年底,企业年金覆盖3144万人,基金规模达3.19万亿元,年平均收益率超6%,但参保企业只占全国企业的0.2%,参与人群更不足全国企业职工的7%。

在中国的养老三支柱体系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主导,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增长乏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还在起步阶段。如今,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正在增加,第二、三支柱被寄予了更多期待,角色也从“锦上添花”变成填补养老金替代率缺口的一环。

当前,企业年金的制度门槛高、流程复杂,而且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力有限,导致中小企业参与度低。此外,企业年金的员工账户资金转移接续灵活性不足,也限制了其发展。在投资收益方面,企业年金2007—2023年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为6.26%,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023年仅为1.12%。

对于调整企业年金现有格局,各方动力不足。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一旦建立年金制度,必须长期投入且逐渐覆盖到全体职工,面对复杂的用工形势和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缴费负担、管理成本以及可能存在的劳资矛盾。

服务于上世纪末国企改革的企业年金,已经落后于当前劳动力市场形势及养老保障体系改革,亟须向庞大民营和中小企业扩面。如何从制度自身动力出发,找到有效的突破路径?如何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更多内容请看《企业年金如何做大》。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合肥轨道窝案、“谷子经济”走红、比亚迪登顶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


Podden och tillhörande omslagsbild på den här sidan tillhör www.caixin.com. Innehållet i podden är skapat av www.caixin.com och inte av, eller tillsammans med, Poddtop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