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打算给大家详细讲一张专辑,名字叫做《电影小夜曲》。这张专辑是我最喜欢的专辑之一,不仅收藏了电子版,实体专辑也购买过。

之前都是从每一部单独的电影给大家讲解,因为每次只讲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话,我就能够从电影台前幕后的各种观点讲起,也很容易加入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回到音乐上来,结构会比较完整。但在音乐市场上,这类型的电影音乐合集也是原声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会精选出某个时期之中最好的电影音乐来做成这样的合集,甚至重新编曲和演绎,让听众有耳目一新之感。这类专辑讲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其中涉及到的电影很多,我就不可能单独针对某一部电影展开来讲,只能通过简介的形式一笔带过。因此,我会把重点放在音乐的讲解上,尽量做到每一首曲子都能讲得比较详细。请大家注意,针对这个专辑的讲解将会形成一个系列,请还没有订阅的小伙伴记得点点订阅,这样就不会错过今后的节目。

以我今天打算开始讲的这张《电影小夜曲》为例,它一共精选了13部电影的精彩配乐,涵盖了大几十年的欧美电影。专辑之中的曲子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在原作的基础上精心制作的,有部分曲目甚至做了全新的编曲,但基本上依然尊重原作的编曲风格。不过,无一例外的,经过约翰·威廉姆斯的重新编曲之后全部改成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要这么改编,和负责演绎的另一位重量人物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张专辑的主要大佬。首当其中的自然是专辑的策划和发行人约翰·威廉姆斯。关于他的简介我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以前的节目介绍过很多次,大家只需要记住一个关键点就好,那就是约翰·威廉姆斯是好莱坞音乐制作人之中,古典气息最浓,同时也是最成功的的作曲家和音乐人就好了。他所写作的大多数电影音乐基本上都是有着明确的篇章质感的,最适合单独聆听。

关于约翰·威廉姆斯制作这张专辑的最早起源,还得追溯到1992年他为斯皮尔伯格写作《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之时。当时威廉姆斯在创作的时候,就写作了好几首小提琴的协奏曲,并请来了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来负责主旋律的演绎,关于这部电影的音乐我已经专门讲过一期节目,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在稍后可以去翻看之前的节目列表。

而正是当时两人的通力合作,让《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站在了世界电影音乐史的巅峰地位。所以,在1997年的时候,威廉姆斯再次向帕尔曼发出了诚挚的邀请,请他一同来演绎一张好莱坞音乐的总结性专辑之时,帕尔曼欣然应允。两人一同研究并选取了13首经典的旷世之作,于是就有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音乐之旅。

帕尔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4岁的时候因为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瘫痪,所以他也是一位残疾人艺术大师。残疾的身体并未影响他对于音乐的热爱,13岁就在演奏小提琴上一举成名,其后一发不可收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奖无数,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之一。帕尔曼也许并不是音准最好的小提琴大师,但他演奏过程中丰富的音色和技巧,以及渲染最到位的情感才是他能够站在顶峰的因素。可以这么说,听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并没有过多的炫技,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情感的表达上,他对所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这种理解通常还能够获得大多数听众的认可,单此一点,就足够让其他古典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该专辑的制作发行还获得了匹茨堡交响乐团的大力支持,该乐团是个百年老牌乐团,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演奏水准也是相当高。但令我比较疑惑的是,约翰·威廉姆斯一直都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不知道为何会将这个专辑的录制交给了匹茨堡交响乐团,在我查到的相关资料当中也没有交代这个问题。我估计应该是和帕尔曼先生的个人喜好有关。但不管如何,该专辑推出之后,便迅速登上了美国Billboard跨界音乐排行榜的第一名,匹茨堡交响乐团也被听众亲切的誉为“最伟大的美国交响乐团”。

好了,关于专辑的介绍就先聊到这儿,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专辑的曲目,今天一共为大家讲解两首作品,第一首叫做“紫色主题”,来自1985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美国电影《紫色姐妹花》,这是一部关于黑人的女权题材电影,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但要知道,那是1985年的电影,距离真正的世俗社会抛弃对黑人的歧视还不到20年,斯皮尔伯格就已经开始揭开那块民粹主义的伤疤了,在当时确实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算得上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曲子开篇用管弦乐营造了一个清新的氛围,在极短的引子之后的整个第一段都是小提琴的平铺直叙,让人能够很明确感受得到生活的美好。

但随着一段螺旋下降的音符之后,大约在1分30秒曲子出现了转折,旋律进入副歌,小提琴突然变成了演奏和弦,主旋律则由管弦乐完成。但此时大家会发现负责主旋律的声音依然无法强过小提琴,这也是协奏曲通常会采用的一种过渡方式。该段音符较为饱满,节奏也较快,带动着电影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主人公繁忙的生活场景。

在2分50秒到3分20秒左右,一段完全没有小提琴协奏的副歌完成向主旋律的转换,管弦乐丰富的层次将曲子推到了高潮之后小提琴再次成为绝对的主角,但此刻小提琴所表现出来的音色明显带有悲伤的氛围,一直到曲终,暗示着电影后续悲剧的走向。

第二首,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阿根廷探戈舞曲,中文名叫做《一步之遥》。很多朋友听到此曲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1992年的电影《闻香识女人》,但其实这首舞曲是1935年由阿根廷歌手卡洛斯·葛戴尔作曲,亚法多·勒佩拉作词,一开始是吉他和手风琴演奏,然后有演唱的作品,后来逐渐演变为小提琴、钢琴和手风琴协奏,甚至有的版本仅保留了小提琴协奏。曲子讲述的是一个小伙子追求一个美女,最后就差了一点点就得手的故事,曲风铿锵有力的同时还有着些许的诙谐幽默,充分展示了精神小伙追求白富美的决心和最终未能得手的遗憾和失落。

曲子风格是探戈,源自一种南美拉丁舞蹈。节奏为典型的四二拍,所以舞者通常可以很舒服地踩到节拍上。当然,好的舞者必须在完美契合节拍的同时要能够融入更多的肢体语言,带动出应有的情绪,从而打动所有的观众。

引用过这首曲子的电影实在是很多,具体的我在《闻香识女人》那一期之中有过专门的讲解。在《电影小夜曲》这个专辑之中自然演绎的就是小提琴协奏曲的版本,其实在电影之中,也是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只不过原版的录音效果只是一个室内小型乐队,有钢琴、有手风琴等更多的元素,小提琴并不是很出彩。

但在这个专辑之中,编曲做了协奏曲的倾向性,小提琴自然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且还有大编制的加盟演绎,可以说是豪华至极。而且相比起电影原版的2分半来说,改编版本长达3分50秒,加入了完整的引子和副歌来做过渡,同时还有小提琴的solo部分,让层次感变得非常丰富,同时录音也相较于原版有了巨大的提升,毕竟一个是为了电影而营造的空间氛围,一个是专门为了聆听而制作的大编制声场,对比起来听的话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出《闻香识女人》那一期来仔细对比,相信您一定会同意我上述观点的。

好了,本期因为有专辑的简介,所以单曲赏析就先讲两首,下一期开始我们会专心讲解曲目,但也会根据讲解的复杂程度决定当期曲目的数量。不过大家可以放心,整个专辑的每一首曲目我都进行讲解,所以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节目,讲解不易,请大家耐心等待,并订阅我的专辑,谢谢大家,下期见!

Podden och tillhörande omslagsbild på den här sidan tillhör 郭小闹杂记. Innehållet i podden är skapat av 郭小闹杂记 och inte av, eller tillsammans med, Poddtop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