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图文版shownotes请访问艺术有读公众号

第五十一期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时长:63分45秒

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 app 创始人

嘉宾

· 徐小丹:比利时自由大学博士在读,策展人

文字编辑

· Wanying、Sixing

剪辑

· Sammi、胡湖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47700/

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年-1991年)

薛爱华,美国历史学家、汉学家,写作者。1913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1958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语言学教授,任职35年。美国东方学会西部分会的主要创建人,从1940年到1985年,有专著10余部,论文110余篇,译文和书评40余篇。重要著作包括《撒马尔罕的金桃》和《朱雀》。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H._Schafer

收听导航丨Index

Ξ 01:30 “撒马尔罕的金桃”之意象

Ξ 10:05 作者薛爱华生平

Ξ 15:40 外来品的分类与本书体例

Ξ 18:25 唐代主要来往的外来民族

Ξ 23:35 入唐的两条路径

Ξ 27:16 外来商人居住区域的划分

Ξ 30:10 使节来访的礼仪

Ξ 36:42 进贡的“土特产”

Ξ 52:17 唐朝人的志怪故事和精神世界

01:50

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中亚地区的历史名城,也是伊斯兰学术中心,现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的首府。“撒马尔罕”一词在粟特语中意为“石城”或“石要塞”、“石堡垒”;另根据耶律楚材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在2001年时,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将拥有2750年之久历史的撒马尔罕编入世界遗产之列,称为“文化交汇之地”(“Crossroads of Cultures”)。

03:40

粟特

粟特,古称或译粟曳、窣利、索格特,为中亚古代民族,华人称之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通称索格底亚那(Sogdiana),今属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绿洲国家组成,常臣属于外族,属于商业民族,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散居远方。

08:15

职贡图

在古代中国,职贡图用来记载周边国家进贡时各进贡使者的特点。南朝梁萧绎的《职贡图》为传世最早的职贡图,原作创于526年-539年间,描绘了三十五国使者的形象和特征。《职贡图》原图已不存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职贡图》为宋人摹本的残卷。残卷长200.7cm,约为原图长度一半,仅保留了当中的十二国使者。

11:30

卜弼德

卜弼德(1903年-1972年),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德贝格(Peter Alekseevich Budberg)、彼得·亚历克西斯·布德伯格(Peter Alexis Boodberg),为著名俄裔美籍汉学家,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卜弼德学风博学深邃,被认为是20世纪功勋显著的汉语、汉字、中国历史的推广者和教育家。他与学生的研究自成一派,称作“卜派汉学”(Boodbergian)。

劳费尔

贝特霍尔德·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年-1934年),生于德国科隆,肄业于柏林大学,1897年在来比锡大学得博士学位移民美国,东方学家与汉学家。通晓汉语、日语、藏语。1901年-1904年,1908年-1910年,1923年多次在中国进行长期考察,对中国的玉器,瓷器,象牙雕刻,牌楼等都有研究。从1910年起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人类学部主任达二十余年之久。1934年秋突然跳楼自杀,原因不明,在当时曾引起学术界的震动。

12:59

《朱雀》为薛爱华的另一重要著作。书中囊括了他对中国旧时“南越”(岭南及安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遵循了上帝造物及从诺亚方舟登岸时的顺序”,逐一描述了中古南越引人注目的自然风物与山川地貌:从天空到海洋、岩石、河流、植物、野兽与鸟类,当然还有历史地理、区域分布、语言、人种、宗教、气候等等。他试图真正地“复苏”并“认识”那段历史,在千变万化的气、味、音、色中,试图探究这种南方的气味和感觉——以朱雀为象征——如何激发了在南越的唐人的想象力。

17:42

《中国伊朗编》是著名汉学家劳费尔将中国及亚洲诸国的博物学研究与古代中亚、内亚语言文字研究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的代表作。作者尽可能运用汉语、日语、古今伊朗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和西方古典学的材料,通过对植物及物产进行考证,阐述了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此外还包括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萨珊王朝的官制以及对伊朗记录的与中国有关事物及其名称的考证。

20:23

大食(yì)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阿拉伯帝国历经626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

21:45

大秦

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随着公元前2世纪末张骞出使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逐渐加速,丝绸之路由此正式贯通。而罗马正位于丝绸之路的终点,《魏略》把它命名为“大秦”,《后汉书·西域传》也以对此有所记载。班超于公元97年(汉和帝永元九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之后大秦(罗马帝国)有5次来华历史记载,其中4次到达了洛阳,一次到达了鄂州。公元284年大秦商团到达中国是罗马帝国试图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的最后一次努力,此后中国史籍中再不见罗马遣使的记载。

30:39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是一场中国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来自现在阿拉伯地区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包含昭武九姓国在内的中亚诸国的冲突。而怛罗斯之战也是中国跟阿拉伯的第三次直接冲突。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大致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塔拉兹地区。怛罗斯之战发生在中国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因大唐联军的葛逻禄部叛唐,最终导致唐军失利。有学者认为怛罗斯之战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

35:12

卑路斯

卑路斯(意思就是“胜利者”)是波斯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亚兹德盖尔德三世(Yazdgerd III)的儿子。时大食(阿拉伯人)东侵,卑路斯与兄长阿罗撼逃亡吐火罗,并求助于唐,唐曾以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高宗咸亨时(670—674)入朝,授右威卫将军,曾奏请于长安置波斯寺,最终在长安或洛阳去世,葬于洛阳波斯王陵区。

Special Guest: 徐小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Podden och tillhörande omslagsbild på den här sidan tillhör artispoison. Innehållet i podden är skapat av artispoison och inte av, eller tillsammans med, Poddtoppen.